k1体育平台老网址

1949年,周总理到傅作义家做客,结果发现警卫部队,下令:快撤走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06:22    点击次数:106

周总理到傅作义家做客,结果发现警卫部队,下令:快撤走

对于周总理大家应该都不陌生,而身为当时国民党华北地区司令的傅作义,大家应该也有所了解。今天要讲的也是这两位的故事,身为各自两党的高级领导干部,两位应该是剑拔弩张的样子。

而在1949年的时候,为何周总理去了傅作义家中做客?

又是什么原因当周总理发现的有警卫部队的时候,竟然立马下令撤走?

事件缘由:

说说傅作义的起家部队,他的部队是东北边防第7军改编而来的35军,同时,这支部队亦是抗战中有名的抗日劲旅。抗战时期,1939年底,为了牵制华北日军,盘踞绥远的傅作义麾下主力35军曾经主动出击,长途奔袭日军重镇包头,解围华北抗战局势。

此役,傅作义部前后作战150余天,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伤亡,但是重创了日军黑田师团,击毙日军中将水川伊夫,日伪军五百余人,取得了五原大捷。

时间来到解放战争时期,当时的傅作义作为蒋介石担任第12战区司令长官,负责对华北地区我军进行“清剿”。在国民党的计划中,绥远、热河、天津等,都归属于第12战区。

发动全面内战以后,我党我军与傅作义在华北地区对战连年,互有胜负。其中傅作义在1946年10月中旬,在华北我军手上捡了个漏,“光复”了张家口,完成了塘沽、天津、张家口、绥远连成一线的防御构想。

但是傅作义虽然坐拥三十万人枪的优势兵力,又拥有嫡系35军这样的机动化兵团,但是却要分兵多处,来防守天津、塘沽、绥远、北平。在傅作义“分区防御”方针兵力分散之下,自然容易被我往往集中于一处的优势兵力吃掉。

一场新保安围歼战,歼灭了傅作义的起家部队35军,打掉了傅作义赖以为底的一张王牌,也堵死了傅作义企图从当时的北平撤往绥远的幻想。紧接着一场大兵团攻坚的天津攻坚战役,更是打碎了傅作义的所有的政治妄想,才最终把他逼上了谈判桌,接受我们的和平改编。

哪怕傅作义有历史问题,甚至曾经在蒋介石命令下率兵进攻西柏坡,企图扼杀我党政军中心,但看在北平和平解放这件事上,毛主席仍表示“相逢一笑泯恩仇”,中国共产党全心诚意接纳傅作义。

北平解放后,交出所有军政大权的傅将军,便被安排住在北京西城小酱坊胡同,等待着新政协的召开与新中国的成立。

而北京西城小酱坊胡同,这里是一片围拢在紫禁城墙根边的旧胡同,历史上都是达官贵人栖居之地,把傅作义安排在此处起居,足见主席和周总理对傅作义的看重。

此时的傅作义,闲来无事,常常离群索居,闭门谢客,高高挂起却低调生活。毛主席对傅作义的心态很了解,毕竟傅作义在国民党军中的历史错误是事实,虽然我们共产党人表达了对待抗战功臣不计前嫌的立场,但傅将军心里没底,也是人之常情。

但是理解是一回事,毛主席可不会把傅作义这样一个人才束之高阁。

1949年2月的一天,傅作义和邓宝珊来到了西柏坡做客,毛主席就迫不及待地来看望他们。一见到主席,傅作义就愧疚地说道:“主席,我有罪,打了半辈子仗,犯了不少错误。”

毛主席紧紧握住傅作义的手,安慰道:“不要这样说,在谁的船上就为谁划船,你跟着蒋介石这么多年,到头来还是站到我这边。”

“你不是人民的罪人,反而是人民的功臣,抗日战争里你的贡献我们都有目共睹,如今你又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,和平解放了北平!”

主席这番话极大地安慰了傅作义,傅作义接着说道:“毛主席,只要您有需要,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,请给我机会让我弥补我的过错。”

为了表达对傅作义的宽慰与关怀,所以出入傅家门槛最多的,还是周总理,一来二去的,周总理也就与傅将军相熟相知,宛如莫逆了。

有一次周总理、朱老总等中央领导特意来到傅作义家中做客,北平能够和平解放,傅作义的功劳很大,因此中央的各位领导干部都对他十分敬重。

周总理刚走到傅作义家门口,就发现胡同口站满了警卫部队,周总理猜测一定是保卫处为了确保自己这个总理的安全,才派了卫兵提前警戒。但周总理以己度人,他认为,这样是对傅作义的不礼貌,于是当即下令“卫兵全部撤下!快撤走!”

对于来自周总理的关怀,以及党的宽慰,傅作义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大胆而真诚地向党组织靠拢,他已经迫不及待,要为党,为国家,为人民贡献自己的能力了。直到后来,周总理也成了傅作义的入党见证人之一。

关怀备至:

可以看出周总理的关怀行为,都是发自内心的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,真正为他人解决后顾之忧。而且不仅是从对待傅作义的身上,还有更多人。比如马寅初。

抗日战争初期,1939年马寅初在重庆大学任商学院院长期间,目睹国民党四大家族强取豪夺,发国难财的罪恶行径,极为气愤。他不畏强暴,不顾个人安危,奋起抨击,在校内多次发表反对官僚资本,反对通货膨胀的演讲。

国民党四大家族对他恨之入骨,但慑于马老的名望,尚不敢对他断然采取强硬的措施。于是一边派专人说服马老与他们“合作”,出任国民党的财政部长或中央银行总裁;一边附寄枪弹相威胁。马老对此嗤之以鼻,无所畏惧。

在1940年12月眼见威逼利诱都不行,蒋介石立马下令逮捕马老,投入息烽集中营囚禁。

马老被捕的消息,不胫而走,传遍了山城。各方面人士纷纷呼吁营救,周恩来同志是营救最出力的一个人。这段时间周总理在延安《新中华报》上面相继发布了关于马寅初教授的文章,周恩来同志还通过各种方式、多种关系,奔走呼吁进行营救。

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,蒋介石被迫于1942年夏释放了马老,但仍软禁在重庆歌乐山家中。正在马老万分苦闷气愤的时候,当时在重庆的周恩来同志知道了此事,于是派了一位在重庆《新华日报》任编辑的许涤新跟一名记者到歌乐山马老家里去访问,并取回马老文稿。

许涤新同志和那位记者向周恩来同志汇报之后,周恩来同志又亲自看了一遍文稿,最后决定在《新华日报》全文整版一次发表。

见报后轰动山城,人们纷纷传阅。马老也深受感动。

坚持不懈:

周总理十分尊重、爱护周围工作人员以及党内外的各界人士。只要是为国家以及人民做出过贡献的,即便是像傅作义这样的人,周总理都会给予尊重跟关怀。有个别人员因一时疏忽出点小事故,总理从不追究,只希望总结经验,以后把工作做好。

这也充分表现了我们党与各民主党派是肝胆相照、荣辱与共的。大批民主人士和我们党一起为中国的和平、民主、统一而坚持不懈的并肩战斗,这是我们党统一战线政策的伟大胜利。

结语:

从周总理对待傅作义以及马寅初等等事件,周总理几十年如一日的行为,在领导机关事务的工作中,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。

我们也应该铭记,像周总理这样的老一辈党中央领导干部,他们发挥了卓越的组织领导重大作用。他们倾注于全身心血为祖国以及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工作,如同熊熊不灭的火炬,照亮前程,永远给人以温暖和启示。他们也将在我国革命史册上永放光芒。



友情链接: